[ika汽车ika研究所原创]
对于纯电动车型的续航问题,很多车主会忍不住吐槽。明明是规定的续航里程,自己的实际驾驶却要大打折扣。但同时,还有很多车主表示,自己的纯电动车型续航比较准确,基本上可以跑到制造商标记的续航。那就奇怪了。同样是纯电车品种,为什么差别这么大。因为抛开驾驶习惯和车辆环境,测试标准的差异也会影响纯电动车型的实际续航。目前主流的测试标准主要有三种,nedc、wltp、cltc,这三种测试标准之间的区别究竟对我们消费者来说,其测试标准最值得参考吗?今天详细分析一下。
nedc:国内使用时间最长
nedc的全称是european driving cycle,即“新欧洲驾驶周期测试”,简单地说,nedc是欧洲的续航测试标准,早期工信部在测试纯电动车的综合里程时使用nedc测试标准。这个标准主要在欧洲、中国、澳大利亚等国家使用。这个测试标准是1980年公布的,最近的更新也已经是1997年了。
nedc的测试标准分为城市驾驶条件(city)和郊区驾驶条件(highway)两部分。城市驾驶条件由4个ece-15(城市驾驶周期)循环单元组成,在994.03米的理论距离以195秒结束。如果在这195秒内测试,根据支架上规定的时间和加速模拟,测试将从静止加速到10公里/h、30公里/h和50公里/h。然后开始郊区驾驶条件测试。汽车从静止加速到60公里/h,在一段时间内以恒定速度减速,分别以50公里/h、60公里/h、100公里/h和120公里/h模拟了在一段时间内以恒定速度行驶的工作条件。总计400s,平均速度62
wltp:目前欧洲使用最广泛的测试标准
wltp均被称为“世界光变化测试程序”,由日本、美国、欧盟等共同开发的最终版本于2015年正式编制。wltc的测试条件比以前的nedc测试复杂得多。首先,wltc根据不同车辆的功率重量比开发了1、2、3类测试曲线。我们能买的电动轿车根据电力重量最大的第3类标准进行测试。
与nedc标准相比,wltp标准的模拟场景更加复杂,在低速、中速、高速和超高速四种工作条件下(最高时速分别为56.5公里/h、76.6公里/h、97.4公里/h和97.4公里)平均速度在18.9公里/小时到92公里/小时之间,总测试时间为1800s。每个周期的行驶距离更远,测试时间更长,测试中的减速过程也更随机。
与速度和场景不同,wltp标准同时考虑了车辆的滚动阻力、拦路、车辆重量(货物、乘客)等因素,这一系列调整使新规更加接近现实。
cltc:更符合国情
无论是nedc还是wltp,两种测试方法都是根据欧洲用户使用习惯的测试方法。我们国内的汽车习惯与欧洲比较接近,所以国内的测试方法也一直参照欧洲的wltp标准。但是国外的测试标准最终与国内的使用环境不同。因此,在这种背景下,cltc也出现了。
在谈论cltc之前,首先要了解catc。catc是chinaautomotivetest cycle的缩写,中文名字叫中国汽车驾驶条件。catc由中国轻型车辆运行条件(cltc)和中国重型商用车辆运行条件(chtc)两部分组成。
height="908"/>
catc这项标准背后融汇了超过70个课题组、1000余名科研人员的心血。它们基于在41个代表性城市建立了包含3832辆车的采集车队,覆盖传统乘用车、轻型商用车和新能源汽车,收集了约3278万公里的车辆运动特征、动力特征和环境特征数据。采集的道路覆盖了市区、郊区、主干路、快速路和高速路等,时间也覆盖了季、工作日、节假日、高峰时段和平峰时段。最终定义出这套更加贴近中国驾驶者用车习惯的标准测试工况。
cltc包含城市、郊区和高速三种工况,累计里程为14.48km,最高车速为114km/h,平均车速为28.96km/h,删除了wltp循环中的超高速工况,不过循环总时间仍与wltp保持一致,为1800秒。对比wltp循环,cltc城市、郊区、高速三种工况的平均车速均有不同程度降低,测试过程中加速和减速过程也更加柔和,但是峰值减速度比wltp更高,减速时间也更长。
相比欧洲,国内交通更加拥堵,道路状况也更加复杂,所以cltc测试标准相比wltp有些细微的差别。在30分钟的台架测试时间内,大约40%让车辆处于加速状态,大约35.5%的时间处于减速状态,大约2%的时间处于巡航状态,剩余的时间处于停车状态。相较于wltp与nedc,cltc测试标准在高速部分所占的时间是最少的,并且最高车速、平均车速为最低,主要是因为这与目前高速法规要求和交通gis收集的大数据较为匹配。
nedc/wltp/cltc测试标准
介绍完这三种测试标准,我们来具体看一下,他们之间都有哪些优势和缺点,首先是nedc测试标准。这套标准最大的优点就是测试时间短,而且测试标准简单,操作起来比较容易。但相对的,nedc标准的测试过于理想化,例如在195秒的城市驾驶周期中,机械化的重复启动、加速、匀速、减速停车等几个阶段,可现实生活中这些测试几乎不具有可重复性和可比较性。再比如测试周期中没有开启空调或加热车窗等辅助设备。因此,采用nedc测试标准得出的数据总会与实际情况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。
既然测试成绩与实际情况之间有着比较大的差异,为什么不换掉呢?这也是有原因的。早期,我国也是使用nedc作为测试标准,首先就是当时没有其他标准可用,其次就是有了更严苛的测试标准之后,新的标准需要时间进行逐步优化,并且即便是更换测试标准也需要一定时间的过渡期。
同时,也正是因为nedc测试标准不太靠谱,所测得的数据更为好看,所以国内厂商也会更为喜欢nedc测试标准。毕竟三套标准中,nedc可以测出更长的续航里程,这样在进行宣传时厂商也更有吹嘘的资本。所以总结下来就是:nedc,厂商很喜欢,但消费者很不喜欢。目前还在使用nedc测试标准的车型还有很多,例如曾经爆火的极氪001、比亚迪大部分车型、大众id.系列等都在使用这项测试标准。
至于wltp测试标准,相比nedc它的测试标准更为复杂也更为严苛,所以优点也很明显,就是测试数据更为准确,如今也已经有很大一部分车企摒弃了nedc,转而使用wltp这套测试标准。例如奔驰的eq系列、宝马的ix系列等车型都已经使用wltp测试标准。
但wltp虽然相比nedc更为严苛,所得到的数据也更为真实,对于消费者而言也比较有参考意义。但wltp终究还是更加欧洲使用习惯的测试标准,所以相比国内更为复杂的驾驶环境,wltp在我国也多少会有些“水土不服”。
最后就是cltc了,这套测试标准最大的优点就是符合我国实际用车环境,毕竟所有的数据都是来自于实际的采集以及大数据的分析。并且针对纯电动车型,cltc还删除等速法,增加高低温(高温30±2℃,低温-7±3℃)下开启空调的实验,更客观真实的评价电动汽车的能耗。所以,相比之下,这套测试标准对于消费者而言更具参考意义。
cltc测试标准已经在2021年10月1日开始实施,所以目前已经有车型的续航里程是以cltc作为测试标准了,例如前不久上市的广汽埃安aion lx plus,它的顶配车型续航里程超过了1000km,就是通过cltc得来的,所以广汽埃安官方给出的数据,我个人而言还是比较信服的。而到2025年前,所有新能源汽车都将采用cltc标准来测定续航里程,届时我们也能够获得更加真实可信的车辆续航信息。
精彩内容回顾:
广汽埃安lx plus实拍 最高续航达1008km
model y部分车型续航提升 售价保持不变
象征大于实际?续航超1000km车型盘点
那种标准对消费者更具参考意义
相关推荐
- .
- .
- .
- .
- .
- .
- .
- .
- .
- .